在中职教了十几年书,见过了各式各样的中职学生,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是他们来到中职?为什么他们没能考上高中?接触了十几届学生,发现他们有3个特别明显的共性问题,不论时间怎么发展,不论考试模式如何变化,这些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
针对这3个问题,我想还是分享出来给那些还在上中小学的孩子家长,如果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赶紧改,要不然大概率会来到中专。我们不是说中专不好,只是想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1稍有困难就放弃,缺乏攻坚克难的拼劲
在中专教学中发现,中专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内容稍加难度,就会有学生主动放弃。原来一直以为是由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缘故,但是后来发现在一些动手的实训课中,比较简单地操作他们能做,稍加难度就会出现大面积放弃的情况。
由此发现,他们问题的根源不是学习能力,而是思想意识。过往十几年失败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形成了一种畏缩不前的学习态度,也磨灭了他们学习研究的乐趣和精神。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十几年的时间,他们没有学习的成就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意愿,更别提稍有难度的问题了。
因此,如果您发现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难题要么放弃,要么立马寻求家长或者网络的帮助,那就请家长放下手机跟孩子一起研究研究问题。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你会发现,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作业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放之任之,没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只剩下挫败感,孩子学习的拼劲儿会渐渐消失,那么距离中专就近了一步。
2“小聪明”沾沾自喜,缺乏脚踏实地的耐力
中专里聪明的孩子真的不少,但为什么偏偏是他们进了中专?很简单,他们有的只是“小聪明”。
前几天在一个班做调查,想了解下有多少孩子参加中招考试,其中一个孩子“骄傲”地跟我说,他中招考了400多分。看着他自鸣得意的表情,我不禁摇了摇头。
这个孩子就是典型的“小聪明”,上课反应最快,课程内容接受能力最强,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可是几堂课之后问题就暴露了,不爱写作业,不愿意跟着老师做训练,说白了,只愿意在课堂上动动脑,不愿意动手。因为没有动手的配合训练,久而久之,开始跟不上课堂节奏,听不懂课程内容,后来上课已经开始睡觉,发呆了。我相信,他在中小学也是这么一个“流程”过来的。
其实,这样的孩子在中小学很常见,也经常听见父母评价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很聪明,就是懒”。
对,就是懒!
学习是智力比拼,更是毅力和耐力的比拼,想要上个好高中,需要的是从小学到初中一路优秀下去,有多少孩子都是半路由于坚持不下去掉队了,又有多少孩子半路奋起直追,实现逆袭。
“小聪明”的孩子,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听到的那部分内容,不做作业,不做练习,不做背诵,缺乏自我完善,自我巩固,自我提升的过程。小学时候不显,到了初中,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并且大量需要记忆背诵的课程出现之后,他们只满足于课堂上听懂、理解的学习习惯就不适用了。可能在前期还不太明显,到了初一下学期,甚至初二,随着他们跟不上、听不懂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差距就越来越明显。显然,距离中专也就越来越近了。
3极容易被“外物”吸引,缺乏专注力
在中专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们很难聚集起注意力,即使在某一个时间段注意力集中了,也仅仅是维持着很短的时间。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立马将注意力转移过去。
记得有一次上课,两个学生因为一块橡皮吵了起来。你看吧,瞬间旁边十几个学生兴奋地冲了过来,还有个学生跨着几个桌子冲过来,号称“拉架”。看着他们一脸兴奋的模样,没有感觉有一点“拉架”的样子,都是一副吃瓜群众的嘴脸,与之前上课时昏昏欲睡的样子完全不同。
记得看过刘强东的一段采访,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他的一句话,他说他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旁边人说什么他都是听不到的。精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无疑也是非常高的。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考上人大,而我们的学生被分流中专的原因吧。
高效的专注力,是学习的最好状态,其实类似于佛教的“顿悟”,这样的情况应该是越多越好。但是现实是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一说学习,不是渴了,就是饿了,一会挠挠头,一会扣扣脚,你这边说点啥事,他马上接茬,反正就是不学习。这就是典型的缺乏专注力。
如果有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养成,通过时间限制、奖惩措施配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当然,如果您不当回事,长此以往,孩子上课学习效果,在家学习效果都会日渐下降,那么距离中专也就不远了。
以上3个问题,是90%的中专生都存在的问题,如果您的孩子也存在这些问题,那就早点行动吧,要不然,我的其他介绍中专的文章就适合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