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接上一篇《生源是中职发展障碍的根源》
我们挖掘了问题根源,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究竟该如何下手?本篇我们重点来探讨下具体的破解策略。
1改革职业教育唯规模论,变数量管理为质量管理
职业教育经历了前期量变的过程,是该需要向质变的过程发展了。这几年来,为了扩大招生,各个中职学校都是甩开膀子大招特招,不断扩大规模,只要还有床铺,就能再塞人。一个个中职学校仿佛暴饮暴食的食客,都吃成了大胖子,臃肿异常,根本不考虑后续的师资、实训、管理等配套问题。这就导致学校人多了,中职教育红火了,中职招生火爆了,但是育人质量没有显著提升,并且学校在极速膨胀中,爆发出的管理问题、质量问题反倒越来越多,投诉和负面评价越来越多,家长教育焦虑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这不是我们要的职业教育,也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职业教育。因此,想要破解,就需要改变中职学校拼命招生的根本症结——唯学生规模论。唯学生规模论就如同唯成绩论一样,学生规模越大,越有发言权,经费越多,获得项目越多,荣誉也就越多。因此,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想尽办法扩大规模,可是配套呢?质量呢?专业同质化呢?这些都跟经费无关,跟资源荣誉也无关,那谁还关注。
因此,想要破解问题,首先管理部门就需要弱化规模论,不唯床铺论,制止无限制招生;其次将实训条件,师资配备,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作为评判依据,核发招生计划。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可以多批计划,做得不好的学校,先把现有的专业做好再说。通过改革职业教育唯规模论,变数量管理为质量管理,变粗犷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目前处于量变时期的中职招生犹如完全化的市场经济,混乱且无序,需要通过管理部门的计划干预,实施调控,以促使职业学校良性发展。
2改革招生制度,实施录取制+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模式
中职的招生,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优质生源进入优质学校。从目前几个已经将中职招生纳入到中招录取平台的地区来看,根据中招成绩实施分层次教学,效果非常好。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层次差别太大了,如果不分层,很难组织有效的教学。通过中招录取平台实施录取制,就可以通过成绩进行初筛,做到初步的因材施教。
当然,针对技能水平比较强的应往届毕业生,以及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则可以通过自主招生完成录取入学。
因此,纯粹的注册制招生模式,已经可以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在职业教育追求质量发展的今天,应该是录取制+注册制的有效结合,即中招录取平台+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模式,这才是破解生源入口问题的重要方式。
3实施分功能按需教育模式,设置多类型育人通道
优质生源进入优质中职,那学习不理想的孩子怎么办?难道只能去差学校?这就是为什么还要实施自主招生的原因。
文化课学习差不意味着能力差,更不意味着一无是处,总有遗珠,需要我们去找出来。很多中职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个学习上一无是处的学生,居然是实习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这样的“遗珠”就需要我们把他提前找出来,及早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教育,让其成为就业的精英。
文化课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有强烈的冲击本科的意愿,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又需要组织针对性的升学教育。根据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这就是分功能教育。
分功能教育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一个班级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学生诉求是一致的,那教学的目的就更直接,学生接受起来就更容易,育人效果就更高。
典型案例分析
我们以一所中职学校为例,看看他们的分功能、按需教育的育人特点。
该校是一所公办机械类中职学校,学校根据就业和升学需求不同,结合专业特点,将班级分成了订单班、技能班、3+2高职班和职教高考班,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例如订单班,只采用小班制。招生需要面试,面试内容和评委由学校和订单企业共同负责,通过面试的考生,再经中招录取平台按成绩高低录取完成招生。录取的学生即是企业员工,通过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开展工学交替,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为什么是小班制?确保育人效果。企业缺人,但更缺人才,而这些人就是奔着人才来培养的。从招生开始,学校选的就是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培养过程也是校企共同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培养,就业则更是明确的定向安排。这样的就业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英就业教育”。
其实,订单班做得好,完全可以针对企业实施定制化服务。学校作为服务方,为企业定向育人,确切说是具体岗位的定向人才培养,解决企业人才问题,也能为学校赢得口碑和经济效益。
该校的技能班,则是针对普通学生开展的可就业,可升学的教育模式,满足普通学生的需求,也是学校生存的基础。
该校的3+2高职班和职教高考班,则是针对升学需求强烈的学生开展的升学精英教育。
因此,这就出现了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可能有订单班,有技能班,还有升学班,那么就需要设置三套不同的人培方案,实施分功能按需教育,满足不同需求。
中职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需要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以及录取制度改革,更需要学校按功能、需求实施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只有上下贯通,目标一致,职业教育才是值得期待的,更有机会成为家长们追逐的“精英”教育。
- 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着急!
-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 技校教育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