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哪么,这本高评分的书为什么被禁呢?主要讲述什么内容呢?接下来助学号教育网小编带来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山墙的安妮为什么被禁止?
没有更新,官方强制下架。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孤儿院的女孩安妮,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在乡间长大的故事。她遭遇坎坷却始终充满正能量,富于幻想,看世界的角度总是从好的一面着眼,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内容
1、女性主义就是男女对立?错了。
描写女性的作品并不等同于女性主义作品。
欧美尤其是美国,有几次影响很大的女权运动。在第一波女权运动已过、第二次女权运动还未兴起的时代,在家中用抹布清除灰尘的女人还未成为波伏娃笔下的”西西弗斯”,这些十分”像女性”的人物,包括安妮在内,也受到了前期的女权主义者的诟病。有批评家这样写到:
这种快乐的结局……安妮最终对自己理想的放弃,对陈规老套的社会责任的屈从,以及对吉尔伯特强行介入安排其未来的轻易接受,无疑为渴望实现自我独立的女性树立了一个”恶劣的榜样”。
但是,也有批评家指出:
更近期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却强调了安妮对哥特式浪漫故事的抵制,也强调了她从”靠想象逃避现实”到”勇敢面对自己的社会职责”这样一种的转变。
所有这些相互矛盾的解读,既为读者提供了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时代认识安妮的新角度,也为如何从安妮身上解读女权主义提供借鉴。
观念的辩驳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所有的观点都很难跳出批评家的主观囿见,也很难说没有前人成果的影子。只是按照今天我们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如果前些前一时期的女权主义将女性责任视为对女性的枷锁,那么这里的责任应该更多指的是女性的家庭责任,即批评中所述的”陈规老套的社会责任”,甚至在这里表达了对同一场域下的男性行为的对立。在这种视角下,”女人”始终只是女人,如果安妮是个男性,大概就不会有如此质疑。换句话说:女性承担家庭责任的力量还未被自我肯定,女人们更多想得到男权的认可,即来自男性的解放。
小说作者所在时期的女权主义者们特别将安妮摆在独立女性的位置上加以强调。她们定义的独立女性是可以为了个人理想,个人目标不惜抛弃一切可能的束缚去追求所谓的在彼时男权社会的成功。但她们可能忽视了一点,即男性也不可能如此”任性”。
在安妮的小说中吉尔伯特就是很好的例子。前期的女权主义者认为他干扰了安妮的生活,但吉尔伯特也无法逃脱安妮的”冷暴力”,甚至不可避免地被安妮所吸引。虽然这种相爱相杀的戏码(读过续集的人都知道安妮和吉尔伯特后来成为恩爱夫妻)有故意为”大团圆”做老套铺垫的嫌疑,但二人确实是互相影响的,而且是在学识、道德上的良性影响。
前期的女权主义过于偏激地将男女二元对立,女性要处处和男性做比较,如有不同,那么女性就一定是受害人,这本身就体现了女人对自身的不自信。男女平等是要肯定的,但两者都是在人的框架之内,逃避个人责任将某性主义不断放大,都是对另一方的不公正,一味强调”女人不可以”的女性主义,或许称之为极端个人主义更加妥当。
2、女性与教育:现代教育的典型
除了对女性人物本身的探讨,《绿山墙的安妮》中值得回味的还有对应时代的西方女性教育。
在小说中,十一岁的安妮作为收养来的女孩和其他女生一样接受着初级义务教育并和男生进行平等竞争,安妮在学业上的出色也是对传统上男性才是知识和理性拥有者的反驳,至于后来安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女王专科学院学习,一年内拿到教师一级资格证并争取到唯一一份的艾弗里奖学金有机会入大学继续深造,都体现了在第一次女权运动后,女权主义对于女性新出路的肯定。
此外,书中还出现了不少女性教师的形象,比如在主日学校教书的罗杰森小姐,深受学生爱戴的斯泰西小姐,续集里的十六岁的安妮也曾担任过教师一职。
而巧妙的是,面对女性教育,势必有来自不同观念上的冲突,比如戴安娜在父母的做主下并未参与女王班的进一步学习,考到教师证的鲁比•吉利斯依然将人生拴在婚姻上,林德太太更是公开反对过男女混合教育和安妮上大学的想法。
可见,当时的西方女性教育正逐渐步入正轨,但女性主要为家庭服务的传统声音也限制了一部分女性的自由。
3、不论男女,最好的教育是在爱中自由生长
如果不介意将女性教育的视角暂时转移到儿童教育方面,蒙格玛丽借安妮对她所遇见的各位教师的不同看法也暗示了她本人对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的推崇。此外,小说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无论是野餐还是音乐会,都会让一个旁观者心生羡慕。还有对女王学校里社交活动、考试、论文、奖学金等的描写,恍然是现代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或许也是安妮一百多年来始终不朽的原因之一。
虽然《绿山墙的安妮》文字和情节都很简单,但不可否认,这本书里所描述才是多数儿童应有的正常生活轨迹和情感历程。如果回顾安妮的学业历程,很容易就能对其产生共鸣:喜欢看闲书,上课爱开小差,逃避不擅长的科目,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激烈的学业竞争,考试前的焦虑和考试后对名次的担忧……
所有的教育都应该秉持着向上向爱的理念。而当代推崇儿童原恶论,将儿童身上冷酷残忍嗜血的一面被大力发掘,此类小说在没有达到善良的基础上谈爱,似乎在目前尚未实现的环境中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但任何人确实都不想成为狞笑时的儿童的受害者,属于未来的希望将希望斩于刀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正如莫言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所以多年后重读这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说,只有安然长大的读者才能惊觉教育之”爱”的意义。这已经不单单是女性教育或者儿童教育的范畴了,更是关涉整个人类的平等。每一个个体都能享受阳光,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这才是所有主张最根本的出发点。否则,都是叵测的利益掠夺者制造的噱头。
绿山墙的安妮作者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的作者是露西·莫德·蒙哥马利,1874年11月30日出生在加拿大,擅长小说创作。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16岁时创作的小说被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广受好评。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被誉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
1874年11月30日,露西·莫德·蒙格玛丽出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两岁时,母亲克拉拉·伍尔纳·麦克内尔·蒙哥马利死于肺结核,作为商人的父亲休·约翰·蒙哥马利不久便再婚并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后定居于加拿大的西部地区,小露西则交由外祖父母抚养。
在1902年,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开始写下她的第一部著作《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处女作在遭到五次退稿后,终于在1908年被美国波士顿的佩奇出版社慧眼相中,并一跃成为畅销书,一年中重印六次,第二年英国版也印刷了十五次。